[组图] 穿越时空感受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的爱国精神
——参观左宗棠文化园有感
离退休党总支从今年4月开始在老同志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活动。为了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退休第一党支部于5月23日组织全体党员到湘阴县参观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文化园。这个文化园的建设虽尚未完成,但已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湘阴县一个清贫的耕读家庭。当时正值晚清腐败衰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左宗棠聪颖好学善悟,从小就确立了“忧道不忧贫”的志向。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中举后,屡试不第,对科举制度失去信心,转而专心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钻研。他的学问和见识得到当时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曾国藩等人的赏识。林则徐曾说:“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其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曾国藩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即左宗棠之字)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潘祖荫(在南书房行走的重臣)在《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才可用疏》中指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左宗棠的学识和才华为以后辉煌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从协助曾国藩指挥湘军作战起进入军界、政界。为了振兴国家,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致力自主的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兴办实业,反对向外国买军舰和武器,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开拓者。首创了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创办了“船政学堂”,成为我国最早培养近代海军军官、造船专家的摇篮。还在西安、兰州等地设立了制造局、火药局和织呢局。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左宗棠的爱国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上。19世纪中叶,俄帝国主义侵占我新疆伊犁地区,同时支持阿古柏匪帮侵占我新疆全境,妄图把新疆从我国版图上割裂出去,因此左宗棠主张发兵西征收复新疆。当时李鸿章等以防御列强从海上入侵更重要为由,反对出兵新疆,甚至主张放弃新疆,在朝廷掀起了“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左宗棠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并主动请缨西征,最后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左宗棠督师西征时已65岁,为了表示不胜不归的决心,“舆榇出征”(就是用车拉着棺材出征)。经过4年的奋战,于69岁时终于歼灭敌人,收复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国土,为保卫版图完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民族英雄。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清朝害怕外国列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主张割地赔偿求和,而左宗棠坚决主战,在72岁高龄亲赴福建,指挥战事,他还派“恪靖定边军”与抗法老将冯树才协同作战,取得了镇南关一谅山大捷,并促成了台湾建为行政省,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又一重大贡献。左宗棠于1885年9月病逝在抗法前线的福州行辕。有幅挽联写道:“一生不言和议事,千秋帷有左文襄。”称赞左宗棠对帝国主义列强从来主战不主和,歌颂了他光照千秋的民族气节。
左宗棠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清正廉洁安邦治国的政治家。他有较强的民本思想,在浙江巡府、闽浙总督、甘陕总督、两江总督等任上都有令人称道的政绩。收复新疆后,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发展教育,整饬吏治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为官清廉。在开办造船局时法国商人企图进行阻挠,以重金收买他,遭到严词拒绝。他节俭自律,乐善好施,教育子孙不要做官,要靠自己耕读持家。他认为给子孙留下财产,会养成依赖思想,不利于子孙自立自强,因此他有钱就捐给公益事业,不为子孙留下产业。封建王朝的大臣能有这样的高风亮节,难道不值得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深思吗?
参观完左宗棠文化园,他那种超越时空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使我们这些老党员都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大家都在想,在腐败无能的晚清,左宗棠能够不顾年事已高,舍生死忘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抗击列强,捍卫国土,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作出伟大贡献,而今天的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已经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列强在国门口架起大炮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投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老党员更应该学习左宗棠“舆榇出征”的爱国精神,退休不褪色,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关心学校建设,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最后的力量。
退休第一党支部孙素勤
离退休党总支从今年4月开始在老同志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活动。为了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退休第一党支部于5月23日组织全体党员到湘阴县参观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文化园。这个文化园的建设虽尚未完成,但已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湘阴县一个清贫的耕读家庭。当时正值晚清腐败衰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左宗棠聪颖好学善悟,从小就确立了“忧道不忧贫”的志向。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中举后,屡试不第,对科举制度失去信心,转而专心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钻研。他的学问和见识得到当时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和曾国藩等人的赏识。林则徐曾说:“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其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曾国藩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即左宗棠之字)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潘祖荫(在南书房行走的重臣)在《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才可用疏》中指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左宗棠的学识和才华为以后辉煌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从协助曾国藩指挥湘军作战起进入军界、政界。为了振兴国家,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致力自主的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兴办实业,反对向外国买军舰和武器,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开拓者。首创了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创办了“船政学堂”,成为我国最早培养近代海军军官、造船专家的摇篮。还在西安、兰州等地设立了制造局、火药局和织呢局。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左宗棠的爱国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上。19世纪中叶,俄帝国主义侵占我新疆伊犁地区,同时支持阿古柏匪帮侵占我新疆全境,妄图把新疆从我国版图上割裂出去,因此左宗棠主张发兵西征收复新疆。当时李鸿章等以防御列强从海上入侵更重要为由,反对出兵新疆,甚至主张放弃新疆,在朝廷掀起了“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左宗棠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并主动请缨西征,最后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左宗棠督师西征时已65岁,为了表示不胜不归的决心,“舆榇出征”(就是用车拉着棺材出征)。经过4年的奋战,于69岁时终于歼灭敌人,收复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国土,为保卫版图完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民族英雄。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清朝害怕外国列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主张割地赔偿求和,而左宗棠坚决主战,在72岁高龄亲赴福建,指挥战事,他还派“恪靖定边军”与抗法老将冯树才协同作战,取得了镇南关一谅山大捷,并促成了台湾建为行政省,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又一重大贡献。左宗棠于1885年9月病逝在抗法前线的福州行辕。有幅挽联写道:“一生不言和议事,千秋帷有左文襄。”称赞左宗棠对帝国主义列强从来主战不主和,歌颂了他光照千秋的民族气节。
左宗棠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清正廉洁安邦治国的政治家。他有较强的民本思想,在浙江巡府、闽浙总督、甘陕总督、两江总督等任上都有令人称道的政绩。收复新疆后,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发展教育,整饬吏治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为官清廉。在开办造船局时法国商人企图进行阻挠,以重金收买他,遭到严词拒绝。他节俭自律,乐善好施,教育子孙不要做官,要靠自己耕读持家。他认为给子孙留下财产,会养成依赖思想,不利于子孙自立自强,因此他有钱就捐给公益事业,不为子孙留下产业。封建王朝的大臣能有这样的高风亮节,难道不值得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深思吗?
参观完左宗棠文化园,他那种超越时空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使我们这些老党员都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大家都在想,在腐败无能的晚清,左宗棠能够不顾年事已高,舍生死忘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抗击列强,捍卫国土,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作出伟大贡献,而今天的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已经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列强在国门口架起大炮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投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老党员更应该学习左宗棠“舆榇出征”的爱国精神,退休不褪色,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关心学校建设,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最后的力量。
退休第一党支部孙素勤